彭博市場直播記者兼分析師 Ye Xie
改天,又一項措施支持陷入困境的中國房地產行業。 在北京擴大一項融資計劃以支持包括建築商在內的私營公司出售債券後,開發商周三上漲。
當局正在採取更多措施來支持房地產行業,這是一個積極因素。 但這是另一種不太可能扭轉市場局面的繃帶。
在中國金融市場機構投資者協會將面向包括開發商在內的私營公司的債券融資計劃擴大至約 2500 億元人民幣(350 億美元)後,碧桂園控股和旭輝控股等開發商的股票飆升。
該計劃於 2018 年底首次推出,是中國人民銀行幫助民營企業融資的“三支箭”之一。 另外兩個渠道包括銀行貸款和股權融資。
9 月,彭博社報導稱,政策制定者已要求國有銀行增加對開發商的貸款,以緩解流動性緊縮問題。 在射出第一支箭之後,北京現在正在扣動第二支箭的扳機。
但正如野村經濟學家陸挺指出的那樣,有理由質疑該計劃的有效性。 首先,新房銷售收入是開發商最大的資金來源,遠超其他任何渠道。 它佔去年開發商總資金的 53%,而銀行貸款佔 12%。
前九個月,新屋銷售收縮了 31%。 據野村估計,按照這個速度,今年開發商從房屋銷售中獲得的資金將減少 3.3 萬億元人民幣(4,560 億美元)。 這是一個太大的資金缺口。
其次,350億美元的債券融資額度是針對所有私營公司的,而不僅僅是開發商。 根據野村證券的數據,2018 年至 2020 年間,建築商佔所有私人債券發行量的 15%,然後在 2021 年下降至 9% 左右。
最後,開發商仍需要在未來幾個月內償還大量到期債券,其中約 300 億元人民幣的境內債務將於 3 月到期。 言下之意,即使能進入債券市場,但在還清債務後的淨籌資也有限。
總而言之,第二支箭實際上更像是一支箭,而不是火箭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