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 ConsortiumNews.com 撰寫的 Joe Lauria,
西方領導人私下告訴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烏克蘭不可能贏得對俄羅斯的戰爭,它應該在今年開始與莫斯科進行和平談判,以換取與北約建立更密切的關係。
馬克龍和舒爾茨告訴澤倫斯基尋求和平的愛麗舍宮。 (美國國務院)
私人通訊與西方領導人的公開聲明不一致,西方領導人經常表示,他們將繼續支持烏克蘭,直到烏克蘭在戰場上取得勝利。
華爾街日報, 哪個 報告 關於對澤倫克西的私人言論,他說:
“公開言論掩蓋了英國、法國和德國政界人士私下的疑慮,即烏克蘭能夠將俄羅斯人驅逐出俄羅斯自 2014 年以來控制的烏克蘭東部和克里米亞,並相信西方只能幫助維持這三個國家的官員說,戰爭已經持續了這麼長時間,特別是如果衝突陷入僵局。
“我們一直在重複俄羅斯一定不能贏,但這意味著什麼? 如果戰爭以這種強度持續足夠長的時間,烏克蘭的損失將變得難以承受,” 一位法國高級官員說。
“沒有人相信他們能夠收復克里米亞。”
本月早些時候,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和德國總理奧拉夫·肖爾茨在愛麗舍宮的晚宴上告訴澤倫斯基,他必須考慮與莫斯科進行和平談判, 雜誌 報導。
據消息人士透露,該報援引馬克龍對澤倫斯基的話說,“即使是法國和德國這樣的死敵,也必須在二戰後實現和平。”
馬克龍告訴澤倫斯基,“他曾是一位偉大的戰爭領袖,但他最終將不得不轉向政治政治家並做出艱難的決定,” 該報報導。
回歸現實主義
馬克龍上週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 (庫爾曼/MSC)
在上週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捷克共和國當選總統和前北約指揮官彼得·帕維爾將軍說:
“我們最終可能會陷入這樣一種情況,即解放烏克蘭部分領土可能會造成比社會所能承受的更多的生命損失。 ……烏克蘭人可能會開始考慮另一種結果。”
即使在擔任北約指揮官時,帕維爾在俄羅斯問題上也是一個現實主義者。 在 2016 年有 31,000 名士兵在俄羅斯邊境舉行的有爭議的北約軍事演習中——德國軍隊 75 年來首次擁有 追溯 納粹入侵蘇聯的步驟——帕維爾駁斥了有關俄羅斯對北約構成威脅的炒作。
時任北約軍事委員會主席的帕維爾, 告訴 布魯塞爾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說,“北約的目的不是針對俄羅斯的大規模侵略建立軍事屏障,因為這種侵略不在議程上,而且沒有情報評估表明有這樣的事情。”
當時的德國外交部長弗蘭克-瓦爾特施泰因邁爾也對俄羅斯持現實主義態度, 說: “我們現在不應該做的是通過劍拔弩張和好戰來進一步激化局勢。 誰相信在聯盟東部邊界舉行象徵性的坦克閱兵式會帶來安全,誰就錯了。”
北約沒有對俄羅斯採取可能適得其反的激進立場,而是呼籲與莫斯科對話。 他說:“我們被明智地建議不要為舊的對抗找藉口。”他說,“只尋求軍事解決方案和威懾政策是致命的。” 在美國的領導下,北約顯然沒有聽從這個建議,因為它繼續向東歐部署更多軍隊並武裝和訓練烏克蘭(在 假裝 支持明斯克協議)。
在干預烏克蘭之前,俄羅斯將北約東擴、在羅馬尼亞和波蘭部署導彈、在其邊界附近進行軍事演習以及武裝烏克蘭列為西方已經越過的紅線。
經過一年的戰爭,西方領導人現在似乎正在轉向現實主義的方法。 例如,馬克龍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駁斥了任何關於莫斯科政權更迭的說法。
美國無反應
從左到右:烏克蘭外交部長德米特羅·庫萊巴、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和德國外交部長安娜萊娜·貝爾博克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 (舒爾曼/MSC)
華盛頓尚未就此發表評論 雜誌關於以和談換武器提議的故事。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上個月 討論過 和 華盛頓郵報 戰後武裝烏克蘭,但他沒有說烏克蘭應該尋求和談。
“我們必須考慮——而且我們正在考慮——戰後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以確保我們為烏克蘭人提供安全與穩定,並為歐洲提供安全與穩定,” 布林肯在慕尼黑的會議上說。
英國首相里希·蘇納克 (Rishi Sunak) 在慕尼黑會議上表示,讓烏克蘭比現在更接近北約的提議,以及戰後更容易獲得武器的提議,應該列入北約 7 月年會的議程。
一位英國官員告訴《華爾街日報》:“北約峰會必須向烏克蘭提出明確的提議,同時讓澤連斯基在國內取得政治勝利,作為談判的激勵。”
該報報導稱,與北約的協議將不包括受其第 5 條保護的成員資格。 “我們希望在通往北約的道路上獲得安全保障,”澤倫斯基週五在新聞發布會上說。
與此同時,馬克龍表示 華爾街日報 報導稱,烏克蘭應推進軍事攻勢收復領土,以將莫斯科推回談判桌。
莫斯科方面沒有對該提議做出任何反應。 政治分析家 Alexander Mercouris 在他的 視頻報導 週六表示,俄羅斯可能會受到激勵繼續戰鬥而不是進入和平談判,因為知道烏克蘭將在戰後由北約全副武裝。
“俄羅斯人永遠不會同意這樣的事情,” 梅庫里斯說。
“他們一定是在對自己說,與其同意這個計劃,實際上更有意義……繼續這場戰爭,因為其中一個 [Russia’s] 目標是烏克蘭完全非軍事化。”
他說,西方大國的提議恰恰相反。 鑑於俄羅斯認為它正在獲勝,而且“西方政府似乎普遍承認烏克蘭無法贏得這場戰爭,……俄羅斯考慮這個計劃的動機在哪裡?”
對於莫斯科,Mercouris 說, 烏克蘭的非軍事化是一個“絕對的、關乎生死存亡的問題”。
如果烏克蘭打算在戰後從北約獲得更先進的武器,而不是“在戰爭仍在進行時”獲得的武器,那麼俄羅斯“停止戰爭並同意該計劃”就更沒有意義了。 ”
Mercouris 說,俄羅斯正面臨“現在正在削弱的對手”,而莫斯科顯然更願意這樣,而不是“以後會遇到更強大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