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Krishen Mehta 通過 EurAsiaReview.com 撰寫,
2022 年 10 月,也就是烏克蘭戰爭爆發大約八個月後,英國劍橋大學對 137 個國家/地區對西方以及俄羅斯和中國的態度進行了統一調查。
這 研究結果,雖然並非沒有誤差,但足夠穩健,值得認真對待。
這些都是:
對於生活在西方以外的 63 億人來說,66% 的人對俄羅斯持積極態度,70% 的人對中國持積極態度,而且,
在對俄羅斯持積極態度的 66% 中,南亞的比例為 75%,非洲法語國家為 68%,東南亞為 62%。
在沙特阿拉伯、馬來西亞、印度、巴基斯坦和越南,俄羅斯的公眾輿論仍然是積極的。
這種性質的情緒在西方引起了一些憤怒、驚訝,甚至憤怒。 他們很難相信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口沒有站在西方一邊。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或原因是什麼?
我相信這篇簡短的文章中解釋了五個原因。
1. 南方國家不相信西方理解或同情他們的問題。
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簡明扼要地總結道:“歐洲必須擺脫這樣一種心態,即歐洲的問題就是世界的問題,但世界的問題不是歐洲的問題。” 他指的是發展中國家面臨的許多挑戰,無論是與大流行病的後果、高昂的償債成本、正在肆虐他們生活的氣候危機、貧困的痛苦、糧食短缺、乾旱和高能價格。 在許多這些問題上,西方幾乎沒有對全球南方口頭表態。 然而,西方堅持要求全球南方國家加入其製裁俄羅斯的行列。
Covid 大流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儘管全球南方一再請求分享疫苗的知識產權,以拯救生命為目標,但沒有一個西方國家願意這樣做。 時至今日,非洲仍然是世界上未接種疫苗最多的大陸。 非洲有能力製造疫苗,但沒有知識產權,他們就做不到。
但幫助確實來自俄羅斯、中國和印度。 阿爾及利亞在收到第一批俄羅斯的 Sputnik V 疫苗後,於 2021 年 1 月啟動了疫苗接種計劃。 埃及大約在同一時間獲得中國國藥疫苗後開始接種疫苗。 南非從印度血清研究所採購了一百萬劑阿斯利康。 在阿根廷,Sputnik 成為他們疫苗計劃的支柱。 所有這一切都發生在西方利用其財政資源提前購買數百萬劑疫苗並經常在它們過時時銷毀的情況下。 向全球南方傳達的信息很明確——你們的問題就是你們的問題,不是我們的問題。
2. 歷史問題:殖民主義時期和獨立後誰站在哪裡?
拉丁美洲、非洲和亞洲的許多國家通過與西方不同的視角來看待烏克蘭戰爭。 他們中的許多人認為他們的前殖民大國重新組合為西方聯盟的成員。 制裁俄羅斯的國家要么是歐盟和北約成員國,要么是美國在亞太地區最親密的盟友。 相比之下,亞洲的許多國家以及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幾乎所有國家都試圖與美國保持良好關係。 兩個都 俄羅斯和西方,並避免對俄羅斯的製裁。 難道是因為他們記得自己在西方殖民政策的接受端的歷史,他們仍然生活在一種創傷中,但西方大多已經忘記了。
納爾遜·曼德拉經常說,正是蘇聯的道義和物質支持,幫助激勵了南部非洲人推翻種族隔離制度。 正因為如此,俄羅斯仍然受到許多非洲國家的青睞。 一旦這些國家獨立了,是蘇聯支持他們,儘管它本身資源有限。 埃及的阿斯旺大壩從 1960 年到 1971 年耗時 11 年建成,由位於莫斯科的水電工程研究所設計,大部分資金來自蘇聯。 印度的比萊鋼鐵廠是新獨立的印度最早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之一,由蘇聯於 1959 年建立。其他國家也受益於前蘇聯提供的政治和經濟支持,包括加納、馬里、蘇丹、安哥拉、貝寧、埃塞俄比亞、烏干達和莫桑比克。
2023 年 2 月 18 日,在埃塞俄比亞亞的斯亞貝巴舉行的非洲聯盟首腦會議上,烏干達外交部長 Jeje Odongo 說:“我們被殖民了,並原諒了那些殖民我們的人。 現在殖民者要求我們成為俄羅斯的敵人,俄羅斯從未殖民過我們。 這公平嗎? 不適合我們。 他們的敵人就是他們的敵人。 我們的朋友就是我們的朋友。”
無論對錯,當今的俄羅斯被全球南方的許多國家視為前蘇聯意識形態的繼承者。 這些國家有著悠久的歷史,這使他們對俄羅斯的看法有所不同。 鑑於歷史,我們能責怪他們嗎?
3. 在南方國家看來,烏克蘭戰爭主要關乎歐洲的未來,而不是整個世界的未來。
冷戰的歷史告訴發展中國家,捲入大國衝突給他們帶來的好處微乎其微,但風險巨大。 他們認為烏克蘭代理人戰爭更多地關乎歐洲安全的未來,而不是整個世界的未來。 此外,在全球南方國家看來,這場戰爭是一種代價高昂的方式,可以分散他們對他們正在處理的最緊迫問題的注意力。 其中包括更高的燃料價格、食品價格、更高的償債成本和更高的通貨膨脹,所有這些都因西方對俄羅斯實施的製裁而變得更加嚴重。
Nature Energy 最近發布的一項調查指出,由於過去一年能源價格上漲,多達 1.4 億人可能陷入極端貧困。
飆升的能源價格不僅直接影響能源賬單,還會給所有供應鍊和消費品帶來價格上漲壓力,包括食品和其他必需品。 這對發展中國家的傷害甚至超過對西方的傷害。
西方可以“打多久就打多久”,因為他們擁有這樣做的財政資源和資本市場。 但全球南方並沒有同樣的奢侈。 為歐洲安全的未來而戰可能會破壞整個世界的安全。
南方國家也對西方不尋求能夠早日結束這場戰爭的談判感到震驚。 2021 年 12 月,俄羅斯提議修訂歐洲安全條約,這本可以阻止戰爭,但遭到西方拒絕,因此錯失了良機。 2022 年 4 月在伊斯坦布爾舉行的和平談判也遭到西方的拒絕,部分原因是為了“削弱”俄羅斯。 現在全世界都在為西方媒體喜歡稱之為“無緣無故”的入侵付出代價,而這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4. 世界經濟不再由美國主導或西方主導,全球南方確實有其他選擇。
南半球的一些國家越來越多地將自己的未來與不再處於西方勢力範圍內的國家聯繫在一起。 無論這是他們對權力平衡如何從西方轉移的看法,還是他們殖民遺產的一廂情願的想法,讓我們看看一些可能相關的指標。
美國占全球產出的份額從 1991 年的 21% 下降到 2021 年的 15%,而同期中國的份額從 4% 上升到 19%。 中國是世界上大部分地區最大的貿易夥伴,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已經超過美國。 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中國、印度和南非)2021 年的 GDP 總和為 42 萬億美元,而 G7 為 41 萬億美元。 他們的人口為 32 億,是 G7 國家總人口 7 億的 4.5 倍多。
金磚國家沒有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也沒有向對方提供武器。 雖然俄羅斯是全球南方最大的能源和糧食供應國,但中國仍然是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為他們提供融資和基礎設施項目的最大供應國。 現在,由於戰爭,俄羅斯和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親密。 這對發展中國家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在融資、食品、能源和基礎設施方面,全球南方必須更多地依賴中國和俄羅斯,而不是西方。 全球南方也看到上海合作組織在擴大,更多國家希望加入金磚國家,許多國家現在使用的貨幣正在遠離美元、歐元或西方國家。 他們還看到,由於更高的能源成本和更高的通貨膨脹率,歐洲一些國家正在發生去工業化。 這使得西方的經濟脆弱性變得非常明顯,而這在戰前並不那麼明顯。 由於發展中國家有義務將本國公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難怪他們認為自己的未來更多地與非西方領導或美國主導的國家聯繫在一起?
5、“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缺乏公信力,正在走下坡路。
“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這一概念被全球南方的許多國家視為西方構想並單方面強加給其他國家的概念。 幾乎沒有非西方國家簽署過該命令。 南方並不反對基於規則的秩序,而是反對西方構想的這些規則的當前內容。
但也必須問,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是否也適用於西方?
幾十年來,對於全球南方的許多人來說,西方被認為是在不考慮其他任何人的觀點的情況下與世界為伍。 有幾個國家被隨意入侵,大多數都沒有得到安理會的授權。 其中包括前南斯拉夫、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亞和敘利亞。 這些國家是根據什麼“規則”受到攻擊或破壞的,這些戰爭是挑起的還是無端的? 朱利安·阿桑奇 (Julian Assange) 在獄中受苦,埃德·斯諾登 (Ed Snowden) 因有勇氣(或者可能是膽大包天)揭露這些行為背後的真相而被流放。
西方對40多個國家的製裁造成了相當大的困難和痛苦。 西方是根據什麼國際法或“基於規則的秩序”利用其經濟實力實施這些制裁的? 為什麼在阿富汗面臨飢餓和飢荒的情況下,其資產仍凍結在西方銀行? 為什麼委內瑞拉的黃金仍被英國扣為人質,而委內瑞拉人民卻只能勉強維持生計? 如果 Sy Hersh 的揭露是真的,那麼西方是在什麼“基於規則的秩序”下摧毀北溪管道的?
似乎正在發生範式轉變,從西方主導的世界轉向更加多極化的世界。 烏克蘭戰爭使這種範式轉變中的差異或鴻溝更加明顯。 部分由於其自身的歷史,部分由於正在出現的經濟現實,全球南方將多極世界視為更可取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聲音更有可能被聽到。
肯尼迪總統在 1963 年結束他在美國大學的演講時說了以下的話: “我們必須儘自己的一份力量,建設一個弱者安全、強者公正的和平世界。 面對這項任務,我們並非束手無策,也並非對其成功無望。 我們必須充滿信心和無所畏懼地努力實現和平戰略。”
這一和平戰略是 1963 年擺在我們面前的挑戰,今天對我們來說仍然是一個挑戰。 需要聽到和平的聲音,包括全球南方的聲音。